“每日故宫”进化史:未采用的两版设计稿首次公开|豌豆荚设计奖[专栏]

这是小众软件的新专栏内容,豌豆荚设计奖带来的优秀应用和应用背后的故事。


第 208 期豌豆荚设计奖,我们颁给“每日故宫”。豌豆荚拿到了完成度很高但未被采用的两版产品设计稿。为什么它们被放弃了?我们采访了“每日故宫”团队,往下读,了解背后的故事。

拥有七百年历史的紫禁城正在踏出变革的第二步。

古老的故宫拥有超过 180 万款藏品,每年有 1500 万名游客访问。这个世界上最繁忙的博物馆也在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触及自己。从 2013 年故宫的第一款 App ——胤禛美人图(iPad)”开始,故宫与彦风所主持的柠檬岛互动工作室已经合作了四款 App,他们没有选择“大而全”的导览形式,而是“小而美”地从藏品出发,带领用户进入藏品中的世界。

2014 年,故宫想更进一步,试图找到一种让文物能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的形式;而在设计风格上,希望延续故宫一贯的沉稳、大气——这是故宫给彦风团队出的一道难题。

“每日故宫”进化史:未采用的两版设计稿首次公开|豌豆荚设计奖[专栏] 1

以“日历”表达“日常”

用什么形式承载故宫文物、并让它们陪伴在用户的日常生活中,故宫与彦风团队进行了多次讨论并交换意见。

故宫团队偶然提到了制作纸质版日历的传统,而彦风认为“数字化的日历”是一个可行的突破点,“我们的创意是,如果以日历的方式推送故宫的藏品,除了能进一步传播故宫文物,还能借日历的形式呼唤回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活趣味”。

未采用的“书签”设计

对设计团队来说,前期的思考是制作这款 App 中最漫长的过程。

在确定了“日历”和“文物”两个主要的元素以后,如何将它们以“故宫的风格”展现出来并增添趣味性,是设计团队仍要解决的问题。

设计团队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前期调研,期间不仅“拿了很多种日历进行分析,研究阅读及使用的感受,甚至涉及到纸的质感表达,日期栏位所占的面积、颜色分布,以及日历带来的农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”,随之做出了多个设计方案。

“每日故宫”进化史:未采用的两版设计稿首次公开|豌豆荚设计奖[专栏] 2

第一版设计将重心放在文物本身的展现上。

宣纸材质的“书签”悬浮在画面的正中央,正面是日历、反面是文物的基本信息;虚化的文物图作为背景烘托氛围、将文物中的元素提取出来作为前景。

虽然在“拉近文物与大众的距离”上,这一版设计几乎能打满分,但单薄的宣纸“书签”在典雅的同时,给人一种“书房”甚至是“闺阁”的感觉,偏离了故宫的沉稳、大气风格。

“每日故宫”进化史:未采用的两版设计稿首次公开|豌豆荚设计奖[专栏] 3

第二版设计在页面布局与交互形式上都十分接近现在的“每日故宫”。

深蓝与亮金的配色、底纹上细微闪动的的星星点点既展现了故宫的神秘感,也意图引发用户继续探寻的好奇心。

团队未采用这种配色方案的理由十分简单:与“日历”给人的心理感受不合,“这是一个日历工具,每天都希望用户能打开看一下,长时间的黑色冲击会使人产生压抑的感觉。”

“每日故宫”进化史:未采用的两版设计稿首次公开|豌豆荚设计奖[专栏] 4

用交互“讲故事”

乍一看“每日故宫”的交互:左右划动的日历界面、菜单栏、随笔——“中规中矩”也许是最合适的形容词,甚至给人一种不够惊艳的印象。但在深度使用过一段时间以后,小惊喜却在意料之外的地方不断出现,给人一种“听故事”的趣味与期待感。

“日历”的镂空数字底下隐约透出文物的肌理是第一层趣味;跟随时令和节日不时出现的特殊日历图,是第二层趣味;在不打扰文物本身的前提下偶尔出现的动态效果——“仕女图”上摇动的纨扇、“元旦”缓缓飘落的雪花则是第三层趣味。

这种层层递进的惊喜感是设计团队希望带给用户的,“好的设计就是把用户哄开心的过程,在服务于产品本身、展现故宫风格的同时,我们也希望与用户有情感上的交流”。

黑色祥云的来历

瑞气祥云,氤氲于九霄之上”,云彩作为中国传统纹样,被“每日故宫”赋予了更多意义。

“我们将云作为整个产品的符号,除了有中国的含蓄以外,还是一种与未来接轨的“云端”的概念,在往后的产品中,云的元素也会贯穿始终”。

“每日故宫”进化史:未采用的两版设计稿首次公开|豌豆荚设计奖[专栏] 5

日历主界面下方黑色镶金边的祥云,是一枚连接日历与随笔的按钮。为了让祥云飘动的加速度更自然流畅,设计总监带领团队模拟了真实的“云”的行动轨迹。

参考了许多带“祥云”纹样的文物,设计团队重新绘制了一朵最适合“每日故宫”日历页面布局的祥云,主色调使用最能“压”住各式各样文物的黑色,镶的“金边”与底纹的褐色来自相同色系,既加深了层次感、同时也能作为过渡,让祥云的黑色更好的融入页面。

“希望它能吸引人们来故宫看看,有时间来看看这些藏品。”在彦风团队眼里,让“每日故宫”成为一道连接用户与藏品、用户与中国文化的“桥梁”,正是做这款产品最核心的初衷。“不去长篇累牍地做,过多的设计可能会削弱藏品本身的魅力;只做一个桥梁,想要深入了解的用户可以通过它自行搜寻更多。”

“不分时间,不分国界,不分地域。通过互联网这种最好的方式,吸引人们进到传统文化里来。”

相关链接: 手机访问 | 豌豆荚 | App Store

2 条留言

  1. 星·谜 2015/05/16 回复
  2. Soso 2015/05/23 回复

写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