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,发生的一件事:《OpenArk 被 GitHub 封号》,具体原因这里就不讲了。但是,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。@Appinn
上传代码到 GitHub,可以证明“这是你写的代码”;但如何确保你的代码就是你的代码,就不太好说了。
于是,去中心化、分布式的 GitHub/GitLab 替代品出现了——Tangled 就是其中之一。

Tangled 是什么?
Tangled 是一个基于 AT Protocol 协议的 Git 协作平台,通过一种叫做 Knots 的架构,让你可以自己决定将具体的代码、元数据保存在哪里。从而真正拥有自己的仓库。

Bluesky 的 AT Protocol 协议是什么?
去年有一篇文章《Bluesky 是什么?我们注册了一个账号》,总结一下就是 Twitter 前 CEO Jack Dorsey 在 2019 年发起(当时他还是 CEO)的新去中心化标准。后来埃隆·马斯克买了 Twitter 之后,Bluesky 就脱离了如今的 X,并且也由于这次收购,导致大量用户去 Bluesky 注册。
小众软件也注册了一个,欢迎关注:
Tangled 使用了 AT 协议来构建开发者的身份体系和社交层,让“写代码”也能变成社交化的、可互操作的活动。
Knots 是什么?
Knot(意为“结”)是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服务,用于托管 Git 仓库和相关元数据。可以部署在家里的 Raspberry Pi、个人 NAS、或服务器上,可以单人使用,也可以供多人共享。

每个 Knot 都能独立托管仓库,也能与其他节点互联,形成一个开放的代码协作网络。可以理解为:
每个 Knot 都是一台“迷你 GitHub”,而 Tangled 则是把这些结连接起来的网络。
与 GitHub 的区别
在 GitHub 上,你的身份是一个账号(比如 github.com/user),而这个身份属于 GitHub 的数据库。
在 Tangled 中,身份基于 AT Protocol 的 DID(去中心化标识符),这意味着你可以使用 Bluesky 登录 Tangled,也可以是使用了 AT Protocol 协议的另外一款服务登录 Tangled。 而代码则托管在你自己选择的 Knot 节点 上。

你既可以用 Tangled 官方托管节点,也可以完全自建。
代价是什么
代价当然是一些微小的麻烦,比如,你需要脱离现有的 GitHub 海量用户群,项目的曝光度会下降。非 Tangled 用户无法直接 fork 你的代码,更无法发送 pull 请求来帮你改代码。
如果你选择自己维护 Knot 节点,那些“微小的麻烦”可能会迅速升级为“小麻烦”:节点挂了、网络出问题了、磁盘满了——你得亲自去修。
就当,是多一个选择吧。
获取
原文:https://www.appinn.com/what-is-tangled/